努力提高自我修养,健全人格
努力提高自我修养,健全人格
教师的师德修养、学识水平和教学能力,尤其是教育水平和能力是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条件。学生的向师心、尊师情都是由这个基础条件而引发的。随着年龄的增长、自我独立需要的增强,学生开始不需要、反感教师的“管”和教师的“保姆式”情感,他们希望教师能够理解和认可其独立观察、认识社会人生的观点和能力。但是事实上,青少年仍然需要教师的指导、关心甚至必要的“管”,这就对教师的教育方法和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所以,对于每个教育工作者来说,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修养、理论修养和品德修养是改善师生关系的重要途径
然而,教师如果不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,就无法理解学生的所想所需,更不能在恰当的时候对学生的情绪或感情上的波动予以排解,甚至可能进行指责和批判。这势必会遭到学生的厌恶和反感,引起师生关系的对立。为此,教师要做到以下三点。①要有创新精神。教师要摒除自满意识,先作学生,勤奋学习,积极进取,加快自身知识结构更新的速度,增强教育教学的创新能力。②要具有健康的心理状态、心理素质。教师要学会自我控制,培养耐心、豁达、宽容、理解等个性品质,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,经常进行自我反思,正确评价自己,克服个人偏见和思维定式,从而能够适应社会中的快节奏、高竞争、高风险和高压力环境。③要树立终身学习思想。教师要拓宽学习领域,扩大知识层面,提高自身综合素质,使自己成为一个开放型的教师;不断地接受继续教育,加强学习,紧跟时代步伐。
妥善处理学生的问题行为
学生所处的发展阶段是良好的道德观念形成和行为习惯养成时期,这是个非成熟的发展阶段,因此,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行为是不可避免的。但是,教师对待学生问题行为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却是至关重要的,它是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。对于学生问题行为如果处理不妥,不仅会伤害学生的感情和自尊心,还很容易破坏已建立起来的良好的师生关系,甚至会导致师生关系的紧张和对立。
这就要求教师在处理学生的问题行为时要小心谨慎,妥善处理。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,这是处理此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态度;要持公正和平等的态度,针对实际情况,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,要对事不对人;对事实的处理要建立在对事情的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,结论的得出应基于事情的整个发展和全部事实,而不是表面现象和局部事实;对事实性质的判断既应考虑行为动机,同时也不能忽视感情因素,更应重视和考虑环境的影响和客观的原因;对待事实的态度应实事求是,不可武断推论,更不能以曾经的错误来推测当前事件的性质;对问题不能凭个人感情和主观判断提出处理意见,更不可投射个人情绪,因心情的好坏对事情的处理有不同的方式。